马来西亚为何与美日签署稀土协议 稀土新规引发博弈

Oct 27, 2025 IDOPRESS

马来西亚为何与美日签署稀土协议 稀土新规引发博弈。当美国财长贝森特的专机降落在吉隆坡时,全球供应链的神经随之紧绷。这场被外界视为APEC峰会前哨战的中美会谈,核心议题直指中国10月9日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。这项政策被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称为“精准打击”。F-35战机每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,特斯拉电机依赖中国钕铁硼永磁体,这些现实让稀土成为中美博弈中最锋利的筹码。

中国商务部公告中“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稀土萃取分离技术”的条款,直接掐住美国高端制造的命脉。2025年数据显示,中国控制全球60%稀土开采和85%加工产能,美国80%稀土进口依赖中国。中国持有全球94%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专利,这使得美方重启本土冶炼厂的计划面临技术封锁。

新规出台时机耐人寻味——恰逢东盟峰会前夕,既是对美国芯片禁令的对称回应,又借东南亚供应链重组议题施压。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年产3万吨稀土氧化物的产能,暗示中国可通过区域布局重构全球稀土供应链版图。

谈判桌上双方筹码清晰:中方掌握缅甸矿进口通道、稀土废料回收技术等;美方则加速与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组建稀土联盟。但现实困境在于,美国本土冶炼厂面临环保成本高企、产业链断层等瓶颈,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。

这种不对称博弈催生了独特的谈判策略。中方选择在马来西亚会谈,利用现有合作案例降低对抗性,通过关丹产业园的实体存在强化议价能力。

据知情人士透露,三种协议框架可能浮出水面:一是配额交易模式,中方以放宽镝、铽等重稀土出口换取美方延长300亿美元家电产品关税豁免;二是技术捆绑方案,要求美方开放稀土废料提纯技术换取稳定供应;三是建立30天供应链波动预警机制,但双方对“军用稀土”的界定仍有根本分歧。

推荐新闻

科技信息网是聚焦全球科技创新的垂直门户,实时提供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、产业报告与政策解读,连接科研机构、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,打造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数字智库。

快速搜索

科技信息网 | 全球科技创新动态-人工智能/半导体/生物技术前沿资讯_科技产业数据智库

© 科技信息网 KejiInfo.com

隐私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