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小时"铁腚"大巴游老年团 寻找存在感的旅途

Oct 27, 2025 IDOPRESS

7小时"铁腚"大巴游老年团 寻找存在感的旅途。最近,“铁腚大巴游老年团”火出了圈。清晨六点准时集合,一天打卡五个景点不喊累,晚上还能凑局跳广场舞。网友调侃“比上班年轻人精力还旺”,可谁能想到,这些背着双肩包、举着自拍杆的老人,不少人家里空着大房子,子女远在千里之外。他们扎堆报团旅行,真的只是“闲得慌”?背后藏着的是退休生活的真实底色。

72岁的张阿姨说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:“在家对着墙说话都有回音,跟团走一路都有人搭茬,多热闹!”对老人来说,旅行的核心不是看风景,而是找“存在感”。退休后脱离工作圈,子女忙工作难得回家,不少老人陷入“价值真空”,而老年团恰好补上了这块缺口。心理学上有个“社会参与理论”,说老年人保持活力的关键是持续融入社会。老年团里的签到点名、分组拍照、集体用餐,看似琐碎却让老人重新找到“被需要”的感觉。就像李大爷,每次都主动帮团里老人拎行李、拍视频,大家喊他“李总管”,这声称呼比子女买的保健品还让他开心。

别以为老人旅游只看免费景点,现在的老年团早就升级了。有学摄影的“采风团”、品美食的“寻味团”,甚至还有专门的“非遗体验团”。68岁的王叔叔退休前是会计,一辈子跟账本打交道,现在跟着团学拍短视频,账号粉丝快破万了。这其实是退休后的“自我补偿”。很多老人年轻时为家庭奔波,别说旅游,连电影院都很少进。现在子女成家立业,终于有机会圆自己的梦。他们坐十几个小时大巴不喊累,不是“铁腚”,是把年轻时的遗憾都装进了行囊。导游小周说:“见过阿姨们在洱海边哭,说这是年轻时跟老伴约定的蜜月地,现在终于来了。”

更鲜为人知的是,老年团还是老人的“互助联盟”。团里的张阿姨和刘阿姨原本互不相识,旅游时发现住同一个小区,回来后天天一起买菜、体检。去年刘阿姨突发心梗,还是张阿姨第一时间联系的救护车。对空巢老人来说,这种“旅友变亲友”的情谊格外珍贵。子女再孝顺,也没法24小时陪伴,而团里的老伙计们年龄相仿、处境相似,更能互相理解。他们会分享降压药的品牌,提醒对方天气变化,这种细碎的关心,成了子女不在身边时的“情感防护网”。

科技信息网是聚焦全球科技创新的垂直门户,实时提供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、产业报告与政策解读,连接科研机构、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,打造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数字智库。

快速搜索

科技信息网 | 全球科技创新动态-人工智能/半导体/生物技术前沿资讯_科技产业数据智库

© 科技信息网 KejiInfo.com

隐私政策